编辑
2024-10-17
感悟
00
请注意,本文编写于 35 天前,最后修改于 30 天前,其中某些信息可能已经过时。

目录

前言
先说我自己——普通
我的经历
大学前
大学
找工作
工作后
规划
认知
1. 信息获取
2. 独立思考
3. 自驱学习
4. 兴趣力
社会现状
选择
结语
PS

前言

这篇文章主要面向初入大学或是正处在人生分界线不知去往何处的同学们,在这里结合了我自己的过去几年的大学经历和工作两年来的一些所见所识,希望用我浅薄的一些感悟,能够给你们一些启发或帮助。

读前说明:这篇文章大部分为我自己的主观感悟,我的经验、经历并不适合所有人,仅在此为读者提供一些思考方向。

先说我自己——普通

  写这个篇章主要是想打消部分同学的自卑情绪,希望我的经历能够引起部分人的共鸣,能够让大家带着和我聊天的心情来读这篇文章。如果对我经历没什么兴趣,可以跳过,这里和后面的内容其实没什么关系。

我的经历

大学前

   我不论中考还是高考都只是比较普通的发挥,没有优秀到像火箭班的精英那样,也没有差到去职业中学,在初高中算得上是班里那种不是特别出彩但也不令老师头疼的“普通学生”。家庭也是普通农村移居县城的普通家庭,饿不死但也不算得富裕的典型中国普通农村职工家庭。

大学

  • 高考后,我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次抉择,我当时认为,如果此生不能接触我所感兴趣的东西,那我这辈子都将毫无意义。我后来填报志愿,几乎都选了计算机作为第一志愿,也就这样入了我从小心念的计算机门道。

  • 大一来学校前,我偶然了解到我们院系有一个组织叫做“学生实验室”,这个组织主要凝聚了所有对各种计算机技术感兴趣,并且希望在计算机技术上深造的一批同学,类似于社团,但是相比于社团它会有更大的平台资源和学习机会,也会有考核制度。对于在此前从未接触过电脑编程的我,认为实验室都是大佬,我努力加入未来也可以成为像他们一样改变世界的程序员(盲目崇拜感)。

  • 在进入学校前,当时在迎新群里天天水群,听了学长的建议,在入学前找网课自学c语言,并且为加入实验室做准备,在这个期间,还结识了一圈小伙伴一起学习,而这帮小伙伴也成了后来我在实验室的死党们。

  • 进入学校后,我参加了实验室的招新面试,我当时意向动漫创新实验室和安卓实验室(现在我们叫AI+移动互联实验室),这俩应该算得上是当时我们院系综合实力最好的两个实验室了,一个方向是ACG游戏领域,另一个是移动互联开发,最后抉择的时候还是选择加入了安卓,主要因为我和这个实验室学长们接触相对多一些,觉得这个实验室里学长们都好牛逼。

入学不久我就第一次进了医院,因为吃了兰村刁民有问题的麻辣拌,搞得上吐下泻了好久,直接医院,而因为刚入学还没有医保,我硬怼了200的“天价“医药费,上兰帝国理工208块钱一碗的麻辣拌,就此诞生,这个梗在我身边一直传到了我大学毕业。

  • 在加入实验室后,我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其实没有什么规划,只知道我要先学习技术,至于是考研还是就业,当时我也不知道自己要干啥,对大学生活充满新奇和迷茫,什么都想试试,也想着走一步看一步。

实验室一隅:

5609A8B21F8028D7745634590ADBC3F3.png

  • 第一次获奖,是在第一个学期末,我们院系有一个专门面向大一的程序设计评奖,让大家用c语言做一个游戏出来,比谁的完成度好,可玩性高。然后我当时沉迷碧蓝航线,我就拿c语言做了一个山寨版碧蓝,甚至还做了一点很简单的gal剧情(至于实现的办法全是if else的shi 山罢了),或许是因为比较新奇的游戏构想和那个特殊的Boss战提示“FBI Warning”,让评委们给我评了一个一等奖,有种第一次被充分肯定的感觉,特激动,还准备了好久的发言稿,然后站在了全院面前进行了自己的获奖分享,想来那真的是我大一的全部高光时刻。

转头刚结束颁奖典礼,我就进了医院,连烧三天,住院七天,或许是因为太过兴奋了罢。

我出院半个月后,新冠爆发了。

  • 第一次带队做项目,我们学校有一个创新创业竞赛,规模其实很小,算的上是挑战杯的校赛,当时实验室里面惯例是学长学姐把他们已经拿过国奖的项目给我们这些小屁孩去练手,写写文档跑跑材料什么的。但我当时觉得我可以,我结合家里人是煤矿工人,想了一个方向是做井下安全监测设备的,自己找资料,自己找队员,自己写文档,自己想创新点什么的,全程几乎没有依靠学长学姐的帮助,虽然都是纸上谈兵,但是这个我自己带队,自己主笔的项目一直冲到了校赛决赛。这让我感觉很自豪,虽然整个项目都是我的凭空想象,做不出任何实际的产品,在现在看来甚至可笑,但已经可以很好的交代当时的我自己了。

当时的小盆栽: A019094F0E31F12923EE97A87471FF79.png

  • 第一次国赛,后来在实验室呆了一年多,技术逐渐也上来了,当时的我什么前端、后端、安卓、AI、爬虫、嵌入式开发板都摸着玩了一遍,虽然不算精通但是都算是能撸一个玩意儿出来的水平了。这个时候,刚好到了要准备次年全国计算机设计大赛的时候了。
    • 当时因为我喜欢撸QQ机器人,我自己做了一个群内问答机器人和非法消息监测机器人,主要给迎新群做一些新生问答和各种诈骗消息监测的,并且好评还不错,甚至好多其他院的招新办闻讯来找我希望把bot借给他们用的。
    • 最后在全国计算机设计大赛选题上,我就想基于我已经做过的Bot,去把互联网不实消息的检测做成一个大的开放平台,去给其他人用,关于这个项目可以看我当时的文章以及代码仓库,做的很烂,但私以为对当时的我来说已经能够交代自己。
    • 前后这个项目大概做了六个月左右,这个期间学了docker部署、学了SVM模型、词缀树算法什么的,最后项目也是很幸运地闯进了决赛,我们项目小组只有三个人,一个UI一个前端一个后端+算法,我后端算法一把梭,也因此学到了不少东西。依然记得最后交稿前我们通宵写PPT和文档,赶工项目,一晚上没有睡觉,第二天睡醒接着准备,赶在截止前完成了交稿。
    • 最后嘛,国赛没有拿到我期望的结果,答辩的时候感受到了评委的压力,被问懵了,最后只拿到了国三的成绩,当时感觉有点失落,感觉自己付出了很多努力,甚至觉得自己做的东西还不错,但最后结果却不太如人意,但我觉得那段时间我是充实的,不论是在这个过程学习,还是和大家一起熬夜,都没有觉得有多么累。

后来毕业的时候留存下来自己的一堆证书:

image.png

  • 第一次做实验室负责人,或许是我在实验室的活跃,也或许是我和两个死党的“三人帮组合”,让实验室导师们和学长学姐们将实验室22年度负责人的接力棒交给了我。并且刚好正值实验室成立十周年这个很特别的年度,接过接力棒后,“三人帮”做了实验室十周年庆,到处跑资源,给实验室争取来了自实验室这个组织成立以来的最大一笔经费,给实验室置办了巨量的资源,包括了算力服务器、机柜、3D光固化打印机、全套VR采集设备和无人机等一大堆在当时的我们看来是很奢侈的资源,实验室也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换了天地,而且实验室各种培训也如火如荼,总觉得在我们那一年,实验室格外地热闹,令人兴奋。

当时拿出来秀的4090: 236C5E6AB0D57ABCADB8320B196107EE.png

三人帮留影:

  第一次做赛区负责人,当实验室负责人和老师们难免接触较多,刚好那年学生科的一位负责计算机设计大赛的老师找上了我希望我帮忙负责山西省的计算机设计大赛的筹备和组织工作,虽然听起来比较高级,但其实更多是苦力活,人员组织、赛事通知和答疑、赛事参会、评委组织、报名组织、赛事评审工作筹划,都得自己做,前后忙碌了半年的样子,累麻了只能说那段时间,但是回过头看那段时间真的对我锻炼很多,各种和人沟通表达的锻炼,工作筹划的锻炼,对我而言都是一次非常难忘的经历。(而且还能吹牛逼,我负责过省级大规模的A类竞赛组织,参赛有四五千人)

实验室的一些奖牌

7EFF31AA99B809ED835F0C226DEA46FF.png

找工作

  第一次真的迷茫,临近毕业的时候,我意识到我大学一直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点,那就是究竟是考研还是就业的选择,当时身边的人都已经全部无脑准备考研了,虽然询问他们为什么要考研,99%的回答是“大家都考”。我当时陷入了迷茫,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该往何处去,担心工作找不到考研又错失机会,又担心考不上研究生更难找工作,我有种既要又要的冲动,啥都想抓,又想考研又想找工作,甚至已经买了书选了学校。后来谈了恋爱,我意识到,我不想考研了,因为我懒,而且我想赚钱(这个时候没有那么多的理想抱负了已经)而且我大学学了很多技术,就是没有钻研科研相关的东西,可以说我的整个大学除了学习和科研以外其他技能点都点了个差不多。

  于是我试着开始投简历,恰逢因为疫情导致经济下行,各个大厂都在暴力裁员,23年秋招哀鸿遍野,简历全部石沉大海,那会我每天的节奏就是睡醒投简历,然后背八股,刷题,然后面试,然后被刷,再投简历,如此仿佛了不知道多少次。那段时间只能用绝望形容,我开始怀疑我四年的努力,怀疑我的能力,怀疑未来的方向,甚至有好多次,已经进入offer评估或者HR面了,最后还是被告知没有HC或者没通过offer审核被挂。最终机缘巧合,来到了我现在工作的组里当实习生,最后实习转正正式入职。

整个招聘历程,我花了一年的时间,前后投递了近一千份简历,面试一百多场,最后手中寥寥几个中小厂offer(没有凡尔赛,当时手里最好的是在那年点击即送的吉利汽车和比亚迪的offer, 笛子高攀不起那是后话)

工作后

  工作后,接触了大量的人和事,第一次发觉山外青山,人外有人,环境对人的影响太大了,在职场中,远有能力超群,智商超群,情商超群的人,也发现职场、社会对能力的要求远不是学校所教的那点皮毛,深感大学学校教的都是什么垃圾,落伍而无用。但好在大学的经历让我能够相对胜任我的工作岗位,虽不出色但也不是特别糟糕。

规划

  与教育时期被迫规划,服从性成长不同,进入大学后,我们是一个独立的人,我们要自己决定自己的未来,要自己独立成长,而做好规范是成长的第一步。

认知

规划的第一步,是改变自己的认知,不论是信息获取方面还是思维方面,社会是复杂的,保持“小镇做题家”的思维逻辑是无法走长远的。

1. 信息获取

  在大学前,绝大部分同学的信息获取来自家庭、老师和课本,但是大学后,不会有人主动告诉你该做什么,要做什么,学校能教授的东西非常有限,甚至可以说是无用,因此不要在大学指望学校能教给你什么有用的东西。我们现在的大学教育和社会所需是完全脱节的,你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在实际公司的业务场景中可能已经落后十年了。也不要指望大学的老师教你找工作,他们自己都没找过工作,怎么可能交给你实际的东西,因此必须要学会主动搜集有用信息。

搜集有用信息的方式:

  • i. 学会使用搜索引擎。

  凡事多去搜索,不要指望有人主动告诉你,任何问题的答案都是自己摸索出来的。另外不要认为搜索引擎很简单,熟练使用搜索引擎可以事半功倍(不要使用百度! 有能力用Google就用Google,没有就用bing),可以学习这篇内容:https://zhuanlan.zhihu.com/p/70415957 99%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搜索引擎解决。

  • ii. 多去了解行业动向和信息。

  可以向本专业或认识的一些已经在行业内有一定建树的前辈进行提问,向本专业站在顶端的导师们提问也完全可以,相信提问得当,大部分前辈都乐于回答,但在此之前,请先学会如何提问,坏的提问会很招人烦。

  • iii. 多去摸索,多去试错,多去了解。

  大学是与社会脱节的,那么如果你希望获取到最有用的信息,社会就是最好的学堂,有技术能力的就去实习,没有的可以利用业务时间去参加一些义务劳动或兼职,社会上能够学到很多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

  但是!注意度量,很多行业或职业信息,了解一次就足够,例如奶茶店打工,你可以暑期兼职两个月,边打工边摸索奶茶店运营模式和细节,学会之后就没有必要再去兼职了,这种低价值劳动只会浪费你的时间。而对于自己希望从事的工作,例如学计算机的同学,多去中大厂或科研院所实习,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多多益善的,每次不同公司的实习,都能给你带来不同的体验和收获。

  • iv. 跳脱出信息茧房。

  不要认为你所认为的就是正确的,不要被信息茧房束缚,要明确未来皆有可能,万事万物没有真确的道理。

  举个例子,有的同学很容易在学校和老师的引导下认为,自己学什么专业就只能去从事什么方面的工作,这是完全错误的。往大了看,很多从政风生水起的干部,专业都理工科,并非汉语言学或政治主修。往小了看,大厂很多年入百万程序员,也并非计算机科班出身,拿我身边来说,我有位同事本硕是法医专业,现在和我们一起在做后端开发。一切都是事在人为

  学计算机的照样可能去做母猪的产后护理,学文学的照样可能从事工科研发,学数学的也可能去做HR,大学院系只是一个专业,仅此而已,不是你人生的全部,做你想做的事情,没有什么不可能。

2. 独立思考

  老生长谈的论点了,很多人的误区是,独立思考就是不听任何人的话,不从众,大家干什么我就反着来。这不叫独立思考,这是愚蠢。

  我认为真正的独立思考,是在收集巨量的客观信息进行整理之后,结合自己的主观思想,作出自身认为最能说服自己的观点。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很多人上大学前被家长和老师灌输唯读书论,仿佛不读书天要塌了,于是盲目考研,考公,考教资等等,总之不管什么东西,先考再说,考了就有用,但是,真的有用吗?所考的这个东西,对自己真的有价值吗?或者说对自己带来的收益和付出成正比吗?

  最有意思的例子就是我见过学计算机的学弟学妹抢着去考计算机二级证书的,仔细想想,学计算机的考P的计算机二级,有这种时间和精力多去刷两道算法题都比在那背计算机二级题库强。

  再举个例子,某些大学老师与校外考研机构勾结,渲染考研焦虑,打造所谓考研基地大学,把大学变成高中,让很多同学听从深感焦虑,一窝蜂涌向考研,且不说在学历贬值的当下,考研的ROI(投入与回报比)已经很低了,更何况但凡稍微了解一下就能知道,很多研究生都很扯淡,没有一点含金量,无非都是一个借口逃避现实罢了。

  在社会节奏异常快速的今天,学历的含金量在逐渐下降。而且很多人本就不适合考研,却将老师家长奉为真理,看不清自己的定位与未来。一问“为什么考研”,回答:“老师说不考研找不到工作”“我看大家都考,我也得考”“家里让我考,那我就考”。私以为,当你说出这些观点的时候,就算是侥幸上研,也是fw一个,未来进入社会,也大概率还是举步维艰。有考研自欺欺人的这时间和精力,还不如好好锻炼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

  或许有人会反驳我,很多大厂很多岗位就是卡学历啊,不考研怎么进大厂?诚然,大厂卡校招学历,而且行情非常艰难是事实,但这和独立思考并无直接关系,我本意也并非不支持考研,我所反对的,是盲目不加以思考的考研,当然也包括考公,就是那种能说出“我看大家都考,我也得考“这种话的人。

  在我身边不乏有目标清晰的人,考研目的明确,“为了科研梦想”、“为了用高学历进入体制内发展”、“为了用高学历赚更多钱”、“本科专业不喜欢,所以考研为了从事自己想学的专业”,甚至哪怕是为了给自己争一口气,打脸某位前女友/前男友,这种也远比“我看大家都考,我也得考“要好一些,有清晰的目标,本质上就是有自己的一些独立思考在里面。

  当然,以上关于考研考公问题的论证也适用于其他所有的考证或就业,如果有人说出“我看别人都找工作,我也找工作”这种话,那也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人。

  因此,没事多去思考,多去搜集信息,多和身边的人进行头脑风暴,锻炼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做无脑思考,人云亦云的人,也不要做完全反叛,反对一切可以反对的人。

3. 自驱学习

  这是一个比较鸡汤的观点,学习是一个比较反人类的东西,大多数人天生懒惰(比如我),但是学习又是不可轻视的一个东西,今天不学习,明天变垃圾。但是很多人又会在这个上面有一些误区,认为学习都很令人痛苦,甚至用学习无用论来逃避现实,亦或认为学习就是把书本教的学会,把老师上课讲的听懂,就叫学习。这些我认为都是对学习的误区。

  首先,学习未必是痛苦的,若你能从学习中得到正反馈,那学习就是有趣的。拿我举例子,在大学期间,我切实讨厌学校教的东西,认为读书很痛苦,但是我认为学技术非常有趣,我可以用爬虫整理自己喜欢的涩图(好孩子不要学),我可以用AI调教出专属女友或是让AI暴击校园群内的“诈骗学姐”,我可以使用Web技术建立自己的个人博客,我可以用QQ机器人写一个整活Bot来玩,这些东西的学习都让我感觉非常有趣且满足。并且如果你有了解国内一些比较牛逼的技术大牛,会发现他们大多数都是将技术作为自己的本源兴趣开展学习的(这也是为什么国人程序员好多二次元的间接原因)。

  也就是说,从学习中寻找自己的兴趣点,让学习给自己带来正向反馈。如果你在某些学习中实在找不到自己的兴趣点,只能感受到痛苦,并且这个痛苦会导致你几乎学不进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就换,换一个能给自己带来正向反馈的。最愚蠢的就是抱着一个自己压根不想学的东西硬啃,但是又不能持之以恒,三天大鱼两天晒网。(这里点名某些借着考研、考公混日子的人,既然学不进去,又坚持不动,那又何必骗自己呢)

  第二,学习不是别人告诉你,然后听懂就行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归根到底,学习只听懂别人所讲是不行的,别人教给你的,那是别人学会的,不是你学会的,听懂了和学会了是两个东西,小镇做题家认为听懂了会考试了就算学会,举个例子,在计算机专业,学校很多只会教开发数据库使用Mysql,但是很少告诉你,为什么惯例很多使用Mysql,为什么不用Redis,为什么不用PgSQL,难道是其他数据库不好用吗?而这些思考的答案,是在你听懂教授的知识后,自己去思考,去找资源,去从根源上理解,然后用学到的东西去实践,然后验证自己的答案,才能知道的,而把这个过程完成之后,才能真正称得上,学会了数据库。

  第三,学习不是仅限于学习知识。我自己将学习分为两种,一种是死知识,一是一,二是二,比如书本的知识,各种技术知识,往往都是固定的一套逻辑内容。还有一种是不固定的知识,或者叫通用知识,有点类似经验主义,比如如何表达,如何撰写好的文章,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如何与人相处等等,这些是需要大量实践才能总结学习出来的,并且需要多加留意、思考生活学习中的各种细节,而我们中国教育体系里最为缺乏的,就是对于学生这种通用知识的教育,很多人学习很好,技术很强,但是很多常识性的东西一塌糊涂,不懂怎么管理自己的时间,不懂怎么推动一个项目落地,不懂怎么与人沟通(我就是这种人,但我技术还很差)。

  这里重点说通用知识如何学习,对大学生来说,多去参加组织性的东西,比如实验室、学生会什么的,多去外出到真正的公司职场里实习,哪怕是很小的小作坊(但要有独立思考能力,别无脑过去被骗了),注意尽可能不要去接单,当乙方这种对结果导向非常强烈的工作,我们的目的是学习,不是做出成果,要让自己有一个即使什么都做不好也有回旋的余地。而且面向社会接单,一个没步入社会的黄毛小子怎么和人家老油条对线?到时候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对于初入大学什么都不懂的小萌新,建议可以试试辩论,辩论是一个非常锻炼通用技巧的东西,很适合内向的人破局。另外就是没事可以和自己的朋友去大谈政治,大谈新闻,哪怕是暴论,极端言论,目的不在于讨论是非,在于不经意间提高自己的逻辑能力和表达能力。(但注意不要在社交平台上对线,尽量私下面对面表达,谈不拢就真人快打.jpg)

4. 兴趣力

   兴趣是塑造一个人的基本,一切学习的开端始于兴趣,努力可以提高一个人的下限,但是兴趣可以提高一个人的上限。兴趣可以带给我们学习的正反馈,也可以是生活的调味剂,在大学期间多去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精神世界的同时,也说不定会在某个时刻带来意想不到的机会。这块就不细说了,毕竟我只是一个二次元死宅,没什么特别高尚的兴趣(。成为社畜以后也没什么机会拓展兴趣了,只是给不谙世事的学弟学妹一点我的建议。

社会现状

   简单说下我的见闻吧,当前的社会是快节奏社会,各行各业都在卷,对于像我一样出身平凡,长相平凡,能力的平凡的人来说,认清自己定位,了解社会现实是比较重要的。我们要接受社会不如意这个事实,甚至得接受现在的社会与百年前吃人的社会无本质区别的残酷现状,但是生活需要继续,同志仍需努力。

   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生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相对理想化的东西,无资源无背景的人只能靠运气得到一份这样的工作,但是连刮刮乐都只能中20的大多数人,何来的好运呢。最典型的就是互联网的996工作,其他行业更甚,如果你觉得岁月真的静好,那真的只是大多数人在替你负重前行。多的是人拿着月薪三千的待遇干着堪比牛马的苦力,科比不一定真的看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但是北京马驹桥真的有凌晨四点的农民工,北京海淀真的有凌晨四点下班的程序员(如果觉得我说的有偏差,当我见识短浅即可,毕竟我也仅仅步入社会不到两年的时间)。

   因此社会现状并不如我们所理想的情况下,我们能做的就是接受并且努力向上,莫要听自暴自弃之流人的哭诉,摆烂躺平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我们改变不了世界,就去改变自己,钱当道的世界,唯有提升自己,积累原始财富,既包括自己能力的财富,也包括金钱的财富,多去拼,敢去拼,趁着年轻多试错,万一有一线机会呢,虽然社会残酷,但普通人尚有上升空间和机会,努力不一定会实现阶层跃迁,但能赚点钱让自己有去看世界的底气。摆烂躺平,随波逐流,终会埋没在时代的洪流里面。

选择

   选择大于努力,如我前面所说,我们每个人只是时代的一粒尘,随便一股风就可能吹跑,随便一滴雨就可能把我们打在地上,但是如果乘上时代的风,那就是乌鸦变凤凰,雷军说过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也是这个道理,选择了对的方法,仅需很少的努力便可以起飞,选错了方向,寒窗苦载二十年,终是默默无闻。

   如何做好选择?结合我前面所说,多方面的信息来源,强大的独立思考能力,强大的学习能力与执行力,这些是做出一个好选择的前提。(如果家里有矿的,可以忽略),没有好的信息来源,吃shi都赶不上热乎的,就好像国庆前的那波股市大涨,很多人看到别人赚钱了才入场,直接成为韭菜狠狠被收割,而聪明的人懂得提前洞察信息,已经赚的盆满钵满套现离场。没有强大的独立思考能力,就会被别人误导,我大学期间见过许多人,整个大学都被家里安排,原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计算机,但是家里人认为土木工程更牛逼!然后嘛,,,,稍微懂得人应该都知道下场了,任何人都有思考的局限性,人只能想象自己见识过的东西,你所听到的东西,一定是别人想让你听到的,教你赚钱的人一定不是想你赚钱,而是想赚你的钱,所以更显自主独立思考的重要。没有强大的学习和执行能力,那就是看着别人赚钱眼红后悔自己为什么当初没有去做罢了,无需多说。

结语

综上所言,希望读完我的文章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或许其中有些观点尚显稚嫩或是有所偏差,但若能引发你一定程度的思考,也算不枉所写、特别是处于象牙塔里被保护的很好的大学生们,希望能够早日意识到自我,做好自己的大学乃至人生规划。

PS

如果你读完觉得有些地方有偏差或者有想更深一点了解的,想与我讨论下,欢迎留言或发Email联系我,我乐意友好地交流一下。

本文作者:伞菌

本文链接:

版权声明: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BY-NC-SA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